
亚青寺日落时分

觉姆岛外的讲经堂。

觉姆岛远处的小景。

前一天按晚上下了一夜的雪,远处的山白了头。

今天早晨有法会,大活佛讲经,大家开始结伴出门去听课。

觉姆岛一角,这种密集恐惧和色达是完全两种概念按,后来进去逛了一下,用我们的话就叫做“脏乱差”。

觉姆岛的中心区,这里正修一条水泥路,不知道这路的尽头通向何处?

这样的闭关房在亚青寺算是“豪华房”了,有一些就一块防水布盖上木框就解决了。
【闭关】是通过黑暗来认识自己的方法,也是我修行成长中所遇到的极为殊胜的课程。有一名藏学家叫司德仁波切,他说:“看见的不一定真实,看不见的也不一定不存在。”有时候睁着眼未必能看见事实,因为看到的不一定都是事实,闭着眼反而看得更清楚。同理,在光明下我们所看见的都是世俗红尘,勾心斗角,人情世故,而没有看见真正的自己。但如果进入黑暗房屋,眼看不见、耳听不到时,心反而会更加清醒,更加敏锐。所以说黑闭关是静修、看清自己的最好方法。

莲花生大士,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。公元八世纪,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,成功创立了西藏第一座佛、法、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——桑耶寺。他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,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,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,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,开创了在家出家的两种圣者应供轨范,如是等等,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。 藏传佛教尊称他为咕汝仁波切(意为大宝上师)、邬金仁波切(乌仗那宝)。通称贝玛迥乃(莲花生)。据多罗那他于1610年所著《莲花生传》所载,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出生于邬金国王族。

每天早上正在山顶都会举行这样的仪式,这东西就是传说中的煨桑,后面还有喇嘛们敲锣打鼓唱歌诵经呢。

早晨在莲花生大师神像前祈福的喇嘛们,一面诵经一面不停的吹奏着我们听不懂的曲子。
【关于喇嘛吹奏的白海螺】西藏吉祥八宝之一,佛经载,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,如海螺之音。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。在西藏,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,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,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。

最右的喇嘛真人挺帅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小伙伴聊上了,还互加了微信,我说别把御弟哥哥给聊还俗了,小伙伴说不会的,帅喇嘛说了他们并没有还俗一说。

【煨桑】在色达拍日出时看到像炊烟一样的东西原来是这样产生的,并不是大家认为的炊烟。
【煨桑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,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。在藏族地区,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(或者院子中央,或者在屋顶依山处),每逢藏历新年,大年初一,人们起的很早,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,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。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、柏枝、桑面(糍粑)等物,顺便献酒洒浆,跪拜叩首,添嘛呢箭杆。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,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,山神也会十分高兴。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,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。

远处嬉戏的小狗,羡慕坐这里小狗们的体质,大部分都是睡在露天,不管刮风下雨下雪。
我拍好这张片子下意识的看了一下当时候的温度,零下2度,难怪我手脚这么麻。

远处有几个正在修建的闭关房,在这里应该算“别野”型的。

去参加法会的修喇嘛&觉姆们。

远处草原上的法会,离我大约800米,通过扩音器可以听到大活佛讲经的声音,听起来蛮慈祥的。

在山上听大活佛讲经的藏族妇女们,当我走进时候还看到他们嘴里在不停念叨着什么,在这里信仰无处不在。

山顶上拍照的“摄友”

远处的小景。

在藏区,只要看到有这样的经幡阵表明,你站的这一座山头,是当地藏民的神山。这山上的一草一木你别去动,当地人也绝不会在神山上面放牧。

锅头当盾,竹竿当剑。小喇嘛在自家帐篷前跳起了格萨尔王金刚舞,一板一眼别提挺有模有样的,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,哥看过这舞。

经幡阵。

河边洗衣服的觉姆,在亚青寺,基本上洗衣服洗澡都在这条并不大的河里进行。

作为一名风光狗,星空摄影爱好者,来这里不拍一张星轨星空显然会觉得对不起自己,但是在拍完以后,发现并没有平时那么兴奋,因为亚青寺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。

再见亚青寺,我一定还会再来。